宋真宗赵恒是一位守成有余、进取不足的皇帝。有人可能会想:如果他像汉武帝那样胸怀大业众合网众合网,北宋是否就能收复燕云十六州?即便真宗能力不足,但有名相寇准辅佐众合网,总该有机会吧?但历史告诉我们,答案依然是否定的。让我们从当时的客观条件来分析其中缘由。 首先,北宋其实也面临着天子守国门的困境。失去燕云十六州这道天然屏障后,辽军可以长驱直入,直逼都城开封。虽然黄河是道天险,但冬季结冰时,辽国铁骑就能如履平地。这使得宋朝长期处于被动防御状态,时刻面临外敌威胁。 其次,当时的社会环境也不容乐观。虽然宋朝商业有所发展,但限制仍然很多。更严重的是土地兼并问题,导致社会矛盾激化。国家财政连年赤字,军费开支捉襟见肘,根本无力支撑大规模战争。
最关键的是军事制度的弊端。为防止重蹈唐朝藩镇割据的覆辙,宋朝将精锐部队都编入禁军。但到真宗时期,禁军已严重腐化,战斗力大不如前。地方厢军更是经常拖欠军饷,表面上看军队庞大,实际可调之兵寥寥无几。 将领选拔也问题重重。当时实行将门举荐制,将领只知效忠举荐自己的上司,缺乏全局观念。经过太祖、太宗两朝后,朝中重臣普遍厌战。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,即便真宗有汉武帝的雄心,也难以对辽国用兵。 历史记载显示,辽军南下时,真宗本欲议和,却被寇准半劝半逼地御驾亲征。虽然宋军获胜,最终还是签订了澶渊之盟。这看似矛盾,实则有其苦衷——冬季将至,黄河随时可能结冰,届时辽军可直取开封。宋廷不敢冒险,只能议和。 关于盟约签订还有个著名插曲。真宗授权使者曹利用可承诺百万岁币,但寇准威胁说:超过三十万就砍你脑袋。曹利用顶住压力,最终以三十万岁币达成和议。正是寇准的强硬,为宋朝争取到了相对有利的条件,也为他赢得了大宋第一斗士的美誉。这份盟约虽带屈辱,却换来了此后百余年的和平。 发布于:天津市顺发配资炒股平台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